活动回顾|金融行业求职实战工作坊之(一)股票投研

2022年1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内地生校友会(CUMA)协同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本科生联合会(MUA)联合举办了一场线上金融行业求职实战工作坊。本次活动是CUMA第五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后第一场面向在校生的求职活动,有近200名在校生及应届生报名参与了本次线上工作坊。未来CUMA将努力为广大校友及在校生带来更多职业发展方面的优质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三位资深的金融行业校友,为同学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从金融行业各板块的逻辑框架,到实用的求职面试小技巧,可说是层次分明,深入浅出。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三位校友各自分享的精彩内容。由于每位校友分享的篇幅都比较长,我们会分开三篇推送,方便各位校友/在校生/应届生按自己的需要选读。

 

 

讲者一 张钦锐 股票投研

3,438字,阅读时间7分钟

 

图片

 

 

大家好,我是张钦锐。感谢这次MUA和校友会组织的活动。这次分享希望帮助中大同学进入自己心仪的行业。

 

我今天会先简单介绍一下金融行业的分工,然后是我们研究分析师的职责和工作,最后是初级研究员的工作和面试的建议。

 

一、 金融行业分工

 

金融业的研究岗大致可以分为股票和固定收益两个方向,股票又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从金融机构层面,可以分为买方(比如我之前任职的华夏基金和Edmond de Rothschild)和卖方(比如我目前所在的中信里昂,之前任职的中银国际、海通国际等)。买方从投资风格上又可分为long only和对冲基金,而从资金来源上又可以分为保险公司、公募和私募基金等,卖方则可以简单理解为券商和投行,通过券商的证券账户,投资者才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

 

除了股票交易服务,各大券商通常都会有各自的优势服务,如投行业务、研究业务等。券商各部门岗位的分工大致如下图所示。

 

图片

 

 

前台岗位大致分为IBD和Global Market,而IBD又细分为股票发行和债券发行业务,通常分别用ECM和DCM两个缩写指代。行业组Industry Coverage主要服务对象是各行业未上市但有上市潜力的公司,因此算是主要做一级市场业务。而M&A组则主要做收并购业务。几个部门之间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常常会有业务上的交叉。

 

Global Market下有几个不同的部门,我所在的研究部就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部也分为行业(sector)分析师(比如我所在的technology hardware)、经济学家和策略分析师,经济学家和大宗商品、地产等宏观相关行业的分析师也有可能转行做策略分析师。Sales & Trading是销售人员,通常对接买方机构,他们一方面会对接基金等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会配合研究员的日常工作,加强客户与研究员针对所跟踪的行业或公司的深度沟通。在符合合规要求的前提下,更好的研究工作、更好的销售服务与更多的投行业务是一个券商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中后台则是主要分管一些交易风险的把控,财务的数据,合规法务以及运营工作。其中很重要的是合规部,因为交易环节涉及非常多的利益关系,需要非常严格的规定。当交易股票时,销售人员自己的和代客户落单之间,谁的单先落到市场里面?销售如果能够看到客户的仓位和交易习惯,他会否利用相关信息自己获利?或者IBD和研究部门如果覆盖了同一家公司,IBD很容掌握内部信息的情况下,两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如何沟通,是否有必要有防火墙的设置,规定哪些信息可以说,哪些信息不能说?

 

二、分析师的职责和工作

 

图片

 

分析员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找到一个好的投资的机会,那么这个投资的机会分为几种呢?中长期上涨空间(比如一年内能涨百分之多少),短期上涨催化剂(未来一两个星期内的空间),下跌的做空机会(long only不适用,仅针对hedge fund)等。

 

1.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分析师这个职业呢?

 

信息流动结构方面,上市公司有专门的IR,但是他不可能同时服务成千上万的买方,因此就需要通过不同券商的分析师发布出去,不同组的分析师再各自形成报告分发给不同的买方。

 

人员结构方面,买方的分析师团队通常人比较少,一个基金公司只有3-4人的研究团队的情况很常见,但是要覆盖很多公司,因此不可能对初级信息有太多时间做归纳整理。而券商的研究团队,以香港为例,一般都在50~150人左右,因此每一个分析师看的票会更少,而且会处理更多原始和初级的信息,在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卖方发现了机会再形成有体系有逻辑的结论精准推荐给买方。这其实是一种行业的分工。

 

这就涉及到分析师的行业背景的问题,二三十年前的分析师其实都有各个行业的背景,比如医药行业分析师可能原先是医药研发总管,科技行业分析师曾经是工程师,等等。主要原因还是当时信息的流通及获取手段是非常有限的,之前的券商报告也都是打印出来,纸质版的小册子是寄给客户的。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流通更加扁平化之后,有更多复合背景或纯金融、财务、MBA背景的人进入分析师这个行业。

 

这也带来分析师这个行业的一个特点,由于现在各行业分析师大多是CPA、金融背景,基本上入行之后都是师徒制+自学,因此自我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就非常重要。四大方向的培训就符合分析师在财务方面的要求,MBA方面的培训就类似分析师策略方面的知识。

 

2. 分析师的日常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图片

 

1) 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研究工作,是你覆盖的行业的股票,一个行业大概在10~15个左右,多的可能去到20~30个,通常覆盖special market比如港股、A股的;

2) 在研究的时候你需要建立一个财务模型,做数据上的分析和预测;

3) 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报告,报告又分成背景信息和做出推荐。背景信息要通过公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难度相对较小;而根据信息做出走势信息的判断和推荐则难度相对较高;

4) 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有哪些呢?第一就像巴菲特说的,我们一定要看财报。第二就是公司的IR,可以提供财报以外更即时的公司信息,更详细的行业情况。最近几年还产生了新兴的所谓的“expert network”,这个很简单粗暴,就是支付一定报酬来邀约一些行业专家,例如华为或者中石油的离职员工,来了解行业的情况。当然行业专家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真假难辨。或者可以通过自己的network认识一些行业里面的人,通过他们来了解行业的进展;

5) 写完报告之后呢,还有一份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客户服务。因为客户不一定会主动看或者不一定能看明白这个报告,需要你主动触达客户,讲明白股票上涨或者下跌的逻辑,还有客户有一些具体的问题也会找你。这部分工作也是分析师的主要工作。

 

3. 我自己总结了一个行业分析师工作从简单到复杂的三个层次:

 

A.最简单的一个层次,但是占用最多时间的工作,我叫做类似Database/Wikipedia,就是你一定要对你覆盖的行业和公司滚瓜烂熟,无论是整个行业的毛利率,公司的增长速率,还是整个公司的背景,公司是国企还是私企,历史上近八年或者是十年每次股票上涨或者下跌是发生了什么事。除了本公司数据之外,他跟他的竞争者是怎么样的竞争关系,这个行业的门槛是怎么样的,都要掌握。总的来说,就是你推荐的股票主要的投资逻辑和股价上涨/下跌的driver是什么。

 

B.除了基本的database或者说知识库,我们另外还要掌握市场信息。股票投资不只是关于事实,它还关于投资者的普遍预期,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大家都觉得苹果手机iPhone 13明年卖的会非常好,那么大家就去买苹果的股票了,这就叫price in,就是价格把对未来model卖的很好的预期已经反映进去了。券商分析师在这方面有一个优势,因为会有很多买方的人去跟分析师聊,所以分析师会知道对这个消息或事情有预期的人多不多。

 

C. 那么最难的一部分,就是对行业有非常非常深度的了解。如何超越财报而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每个公司的竞争优势、劣势,行业周期怎么看?用这样超越了财报的角度看问题,超越了一般人获得的知识,你挣钱的概率才会高过其他人。能够做到有预判并且能够经过市场验证,是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

 

4. 接下来我给大家重点讲一下financial model。

 

简单来说一个model会有三张表,我们叫做Balance Sheet, Income Statement和Cash Flow,每张表里面都有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这样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且可以融合所有的公开信息,例如year on year的增长,quarter on quarter的增长,毛利率等等,以及不同segmentation业务的情况。

 

预测的部分有的人也叫driver,比如一家苹果的供应商,Apple要出Apple Watch,我们就要预测它在Apple Watch各方面的业务收入是多少,market share和ASP(average selling price)是多少,加乘之后我们就得到了Apple Watch这个产品上历史和未来预测的收入。以此类推,再去计算iPhone、安卓等不同产品的数据,最后得出net sales和gross profit的预测。之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net income也就是盈利水平的预测。然后是和市场预期的对比,我的判断是这只股票会outperform还是underperform。

 

做好模型之后的下一步是形成报告。实际的报告通常是在20页以上。以一篇科技公司报告为例,他分析了这家苹果供应商的耳机业务的增长,未来智能穿戴设备业务的发展前景,核心消费电子业务的市占率,未来受益于下游业务的成长空间,等等。最后形成结论,也就是形成“买入”或者“卖出”或者“中性”的评级。这里会有支撑这个评级的数据,比如EPS/PE,以及用这些数据计算出的目标价。

 

三、初级研究员面试建议

 

在面试准备方面,我个人的建议是以下几点:

 

1. 知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作为团队的一员如何融入以及与其他人配合。因此personality、形象、自信、好的准备可能更容易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2. 学会从面试官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其实也需要更了解候选人,而不是寻求一些公式性的回答。想象自己是一个产品,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让对方更了解自己的强项?

3. 主动提问方面,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有团队的结构,候选人面试的职位未来的一个职责和发展方向,这个岗位适合的知识背景和个性等等。

4. 实习经验方面,行业背景或者金融岗位的实习经验都会是加分项(这里不限于香港的经验)。此外,大学的课程、CFA/CPA/FRM的证书都会是加分项,很多面试官也会非常重视你的自主学习能力。

5. 专业知识方面,大学四年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根据自己专业的优势,积累一些对估值理论的认知,对策略的分析,对一些行业或者公司的分析。很常见的问题就是给你一家公司你如何分析。对面试官来说,能不能把一个逻辑讲透,能不能形成自己的估值判断是一个非常大的分水岭。这里我也分享一些信息的来源:

 

财报

港交所网站HKEXnews

产品

公司官网

行业

知乎、雪球、SeekingAlpha

 

总体而言,面试就是互相了解互相需要的前提下,一个不断加分的过程,通过各个角度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一分一分的加上去,最后就会让你非常的outstanding。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我个人很喜欢的书《Best Practice for Equity Research Analysts》(by James J. Valentine),它讲的就是一个分析师的日常工作。

 

 

图片

 

欢迎大家加群、分享、见面沟通。谢谢!

 

首页    本会活动    活动回顾|金融行业求职实战工作坊之(一)股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