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 詹青云:哈佛法律女博士的“七年之痒”

詹青云,08年入读中大经济系本科,毕业后在中大攻读政治学博士,即将前往哈佛法学院念博士。在与香港中文大学足足七年的“恋爱”时光里,她的关键词个个不同凡响:14年国际华语辩论赛邀请赛最佳辩手,《精彩中国说》冠军,美国JD考试174分的高分,《南方人物周刊》专栏作家,采访校长沈祖尧,在甘南建起“呼叫旱獭”青年旅社···她说她喜欢随性而为,但决定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做到最好!本期校友访谈让我们一起走进詹青云这七年的独特经历。

 

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法律,学自己想学的

 

詹青云是08年从贵州考到中大的,来到香港读书之后,詹青云觉得既然已经来到这个商业都市,应该“入乡随俗”学些商业、经济之类的学科,最终入读经济系。本科毕业之后,她顺从自己的兴趣,选择继续留在中大攻读政治PHD。

 

“我开始想要‘研究’政治是因为大三去了贵州某个县政府实习,通过和当地官员的相处、聊天,你会发现他们远比想象中丰富和立体,许多现象背后藏着复杂的故事和相通的经验,引人思索,非常有趣。”

 

 

但当真正开始读政治之后,她发现做学术并不像她以前所想的那样。

 

“一旦你开始学习做研究,会发现很多东西偏离设想。比如用科学方法去解释政治现象看重数据,而中国是比较缺乏有效数据的国家,许多真正有趣的部分也不见得可以用数据解释。我们政治学并不尝试去影响政策改变现实,而追求问出新颖的问题和给出有力有数据的证明。以我今天的‘政治阅历’,我觉得我还不能问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或给出有意义的回答。”

 

后来一个原本学金融的朋友去考了美国的JD,考完之后觉得詹青云的特质非常适合这个考试,便推荐她去报名。詹青云抱着自我测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JD的考试,最终考出了174的高分(满分180分)。

 

“LSAT考试其实是一个很有趣且不需准备太多的考试。它主考逻辑,比如给你一段话找逻辑错误,或者玩逻辑游戏,例如十个人围坐吃饭,给你一些条件让你给他们排座位等等。我之前在国辨队里的训练无疑使我在面对这个考试时轻松了许多。”

 

参加考试是一个随性的决定,而意外的高分则给了她认真考虑申请法学院的机会。

 

“我那个朋友读了JD之后挺开心。她给我打了不少广告,说她没想到法学院第一年的课程相当哲学,不是让你背很多法律条文,而是大家一起探讨社会为什么有权利惩罚个人等等深层次的哲学命题。她觉得跟从前辩论吸引我们的部分很相似,也很有趣,我就心动了。”

 

除成绩之外,personal statement也很重要。詹青云申请TOP14的法学院,最后拿到四五个offer,而她选择了哈佛法学院。

 

国辨队员到最佳辩手到精彩中国说,想做的一定做到最好

 

 

詹青云大二的时候加入到国辨队,训练大概分为两个部分:读书和辩论。教练会给队员列一个很长的书单,需要每周读完一本书,并且大家还会开讨论会,就书中内容进行总结和批判性地分析。而到了比赛前还会有模拟辩论。这种高强度的训练“逼迫”着詹青云去学习和成长。詹青云在辩论队里待了五年,从刚开始的新手到现在的“大姐”,从最开始强烈的胜负欲到现在更多地把辩论当作乐趣。2014年,詹青云获得了国际华语辩论赛邀请赛最佳辩手。

 

“一个就是我们教练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打辩论这种东西不是一天的努力就有一天的收获,它的收获是累积和会突然发生质变的。这个过程我也有过体会,所以我知道坚持下去是值得的。二来是这个团体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我从一个从小被人照顾的角色变成了一个有承担的人,学弟学妹们辩论打的好了我会由衷的开心,人能在一个团队里收获无私奉献的感觉,是相当美好的体验。”

 

今年4月,詹青云受邀参加了山东卫视举办的《精彩中国说》,谈到参加这个比赛的收获,她认为是认识一位非常好的导师曾宝仪以及许多有意思有故事的人。

 

“我很爱曾宝仪(笑)。她非常会关心人,会愿意连续几小时地和我讨论演讲稿的内容。当时在复赛中我想讲关于中港矛盾的话题,和节目组产生了一些意见上的分歧,宝仪竭力支持我去说自己真正想说的。她这样的演艺圈的名人会如此用心和尽责,其实蛮意外,也很感动。更重要的是,和她讨论的过程里思维的碰撞,受到的点播与启发,也给了我许多领悟,许多想法有改变,自己在成长。”

 

 

在比赛过程中詹青云遇到了像背着植物人妈妈去上学,感动中国的小女孩底慧敏、在《亲爱的》里饰演民工、跑了十年龙套的演员刘頔等。和这些原来只在媒体上看到过,有着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朝夕相处,詹青云受到很多感动,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生活教会每个人不同的事,可能有的事我做的比他们好,但他们做到的许多事我一定做不到。当你认识了越多这样的人,跟他们聊天、相处,知道他们的故事,越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成就,过程很开心,也很有意义。”

 

在众多有故事的人中,詹青云坦言她是平凡的一个。但她还是用朴实坦诚的态度,和辩论炼就的口才,获得了评委和观众极高的评价,最终拿到了《精彩中国说》的冠军。

 

从写专栏到创办旱獭青年旅社,既是生活也是情怀

 

经一位学长推荐,詹青云开始在《南方人物周刊》的“异人”版块撰稿。“就是写一些奇人异事的故事”詹青云解释到。作为记者她采访了许多名人,包括中大校长沈祖尧,麦兜的作者谢立文,台湾作家杨照等。

 

“我觉得当记者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不断认识有意思的人,然后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比如作家杨照,在采访他的过程中,我自己会常常陷入沉思,因为他讲的东西实在是太有趣了,然后你就觉得你不是在单纯的搬运他的故事,而是听长者跟你谈人生,这样的机会太宝贵了。”

 

两年前,詹青云和一位中大前教授,两位藏民朋友一起在甘肃甘南的夏河县创办了一个名为“呼叫旱獭”的青年旅社。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是很脆弱的,当地人口稀少,还能保持比较好的情况。可是现在大量游客涌入,他们消耗资源,也留下垃圾,同时开始改变藏民的生活方式,藏民也开始使用一些外来的材料,比如塑料和钢筋水泥,然而当地其实是没有处理这些垃圾的能力和机制的。因此我们想在当地为环保问题尽一份力,哪怕只是捡垃圾,回收厨余,引入清洁能源,和推广资源再利用的方式,迈出这第一步。

 

再有一点就是现在很多地区的旅游业一旦发展起来,自己本来的文化就会慢慢消失,可是特色文化才是一个地方最有魅力的部分。我们希望坚持藏族特色,以当地人的身份带大家体验原滋原味的夏河,因为我们相信保持特色和追求发展,可以双赢。”

 

而对于为什么会起名叫“呼叫旱獭”,詹青云解释道,“一是夏河真的有野生旱獭,和当地藏人和谐相处,特别可爱;二是旱獭在佛教传说中是一种蛮特别的小动物,藏民觉得它站着的时候像在念经,趴着的时候像在读经书,和佛教有缘。并传说旱獭救过人的命,所以旱獭和人约定永不伤害。它代表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所以,呼叫旱獭这个名字,是一种象征式的符号,也是我们的愿望本身。”

 

问起甘南有什么好玩,詹青云显得挺兴奋,她说甘南是被游客们遗忘的神奇之地。小小夏河,就有著名的藏学府拉卜楞寺,桑科草原,还有蠢萌的小动物旱獭。甚至去往夏河的过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体验。去夏河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西安直接坐飞机去夏河的机场。大多数时候天气晴朗,一路上可以从空中俯瞰关东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雪山等壮阔的景象。再有一种是从兰州坐大巴过去。一路上吃着地道牛肉面,眼看黄土高原爬坡变作青藏高原,也是非常有趣的经历。

 

 

“呼叫旱獭青年旅社”现在开始“呼叫”义工。詹青云希望能有更多对藏文化有兴趣,热爱公益环保事业的同学能够加入他们。(旅舍微信公众号:calling_marmots)

 

后记

 

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法律,詹青云说自己其实比较随性,面对抉择时并不会像其他很多人一样犹豫太久,而是会迅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做。但打辩论打到国际辩论赛最佳辩手,考JD考到哈佛法学院,詹青云的经历告诉我们:随性需要勇气,但更需要的是实力。只有在平日里,去读书、旅行、交流、思考,养得深根,才能在机会来临时“任性”地放胆去做,最后开花结果!

首页    校友专访    校友访谈 | 詹青云:哈佛法律女博士的“七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