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 刘晓俊:对冲基金合伙人,新时代的探险家

CUMA第二任会长刘晓俊,03年作为第一批港校正式规模化招生的内地生入读中大,于高盛IT部工作三年后,加入科技创业公司作为高管,5年间公司规模从100人增加到3000多人,去年,拿到我国第一批发放的对冲基金公司牌照,至今管理十几亿资金,开创新的事业。他不盲从,敢想敢做,是时代变迁的探索者。CUMA杰出校友访谈第一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刘晓俊。

 

谈中大:美好的回忆,奋斗的伙伴

 

2003年,中大将巨额奖学金的橄榄枝伸向了已经被复旦大学录取的刘晓俊。在研究了中大、看到了漂亮的校园宣传片后,一直在上海长大的他,渴望去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初到香港,和其他内地生一样,不会广东话成为了他融入香港的一个难关。于是,主修IE辅修经济的他用业余时间参加了系足球队,结识了不少朋友,并在大二有了组建MUA足球队的念头。人手不够时曾经“什么人都要,包括老外”,不过他很快就找到了足够多志同道合的人,也因此而在大三以最高票当选了MUA的体育庄员。

 

那时候的MUA刚成立第二年,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还没有OcampM唱这些如今中大内地生已经习惯的“固定流程”。刘晓俊及当时的庄员们接手后,做了很多基础的规划,流传到了下一庄。“当时我们做Ocamp,每天都忙到很晚,很不容易地安排好了200多个人Ocamp事宜,我们办的歌唱比赛也是第一次借到了Sir Run Run的场地,然后举办的体育比赛也是有1-2个礼拜,不同的项目,足球、篮球都开展,”他自豪地说。当时的很多奖杯现在都还在他那儿放着,是对那段青春热血的时光的纪念。

 

当年“一穷二白”、“什么都不懂”,组织大型活动无疑带来很大压力。刘晓俊坦承,从前比较懒认为读好书就足够的自己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要做成一件大型项目很不容易,需要跟不同部门协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当时我们去跟OSA争论,因为他们不肯把场地给我们,要优先给local,但我说我们活动参与人多,就不断去跟他们争。”和小伙伴一起开拓,战胜挑战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成就感,和伙伴一起努力开创得到的开心是难以比拟的。他说在中大四年难忘的有意义的事情太多,是说好久都说不完的。

 

最让他感慨的是在中大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自己信任朋友,在将来创业之路上互相扶持。这也成为了他后来接手壮大内地生校友会的直接动力,他想把校友凝聚起来,搭建一个大家都能获益的平台

 

 

 

谈工作:拼搏的精神,腾飞的业绩

 

毕业后,刘晓俊在高盛技术部工作了近三年。纯技术的,在大公司里比较安稳固定的生活,令他觉得有些无聊,然后随着金融海啸的到来,他离开了高盛,出来闯一闯。

 

加入一家深圳的信息技术公司以后,他的工科和金融背景让老板颇为赏识,派他到香港分部开拓业务,并承诺给他远远低于高盛的基本工资和期权。“说是分部,其实当时香港那边一个人都没有。公司的目标是做到上市,那个年龄,听到上市,不管条件多苦,差多远,有多难,还是挺想去做一做。”

 

就凭着这股热情、冲劲和全身心的投入,在五年里,刘晓俊最终做到了整个公司的总裁助理,负责整个金融机构及海外的销售团队。公司从100人增加到3000人,销售额从几百万增加到四、五亿,公司估值达到20亿人民币。谈到这五年的锻炼和积累,他感触颇多。他说,很多时候,做出来的东西跟初衷会不一样。“比如说一个产品,它好像有客户,但客户又不是那么多,如果放弃掉又觉得很可惜,这种情况其实特别多,也特别磨炼人的心智和决策能力。”他说他当时直接或间接参与的项目做失败也有几十个,但是年轻失败是非常正常的,只要能学到经验,得到成长

 

他也分享了他五年经商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从卖产品变成做解决方案,和客户共同去获利”。“类比卖车,我们卖解决方案,就是相当于,你买我这个车,那我就跟你提供怎么样的洗车/加油/维修服务等,甚至再送一个旅游的package,整体打包,提供很多增值服务,一并送到客户面前,客户就可能会因为这些增值服务而买这个产品。”他说,正是这些增值服务让他们和客户的关系变成了合作,而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我们就相当于客户的顾问,要共同去获利,而不是把客户当成宰的对象或是赚钱工具。”

 

 

谈创业:清晰的定位,合作的力量

 

这段在科技公司等同于“半创业”的经历,让刘晓俊的自主创业历程少走了许多弯路。去年刘晓俊和几个朋友,包括几个中大的同学,看准国内市场的机遇,合伙创办了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盛世资产,主要做量化投资。“中国从2014年开始对这些对冲基金发牌,这一年相当于是中国对冲基金的元年。”盛世资产在一年内从零增加到了十几个亿的规模,目标在三年内管理规模达到到五六十亿的资金规模,并且再拓展海外市场,将来成为中国顶尖的对冲基金。

 

谈到创业心得,他表示找好合伙人很重要,主要是经营理念要一致,还要互相了解对方的能力。在他看来,团队合作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最大的能力是什么,你出来创业,是你的idea特别好,还是技术特别好,或者是人脉特别好,销售能力特别强,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在这以后就是要找到与自己互补的合伙人。现在这个年代聪明人、厉害的人太多了,要想单干的话成功是很困难的。

 

经营一间自己的公司远非易事,尤其还要面对十几亿的资金,一天上下几千万的盈亏。“如果连续给客户亏损,那就难做了,客户就会来找我们了。那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我们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向出问题了。这种时候一定要坚定、要找问题,而不是手忙脚乱、互相埋怨。”刘晓俊说,“不论做什么都会遇到困难,面对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它。要么就别干了,要么就咬咬牙,分析清楚,看接下来怎么办,该止损的止损,该解释的解释,该继续做的继续做,无论是项目还是投资都是一样的。”

 

针对目前许多人都跃跃欲试想创业,作为过来人,他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一定要给自己定位清楚,看清自己的底牌是什么。其实创业跟赌博是类似的,但真正聪明的人每次都会算好概率,然后拿出自己可以承担风险的一部分扔进去。

 

 

 

回首过去精彩的经历,他说他创业的过程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一直都是做金融软件的,之前在高盛也是这一块,所以我知道对冲基金是很赚钱的,后来做IT的时候也尝试过一些交易。最后就是听说中国要开始大力发展这个行业了,同时我和朋友合成一个团队正好可以做这个。很多事情其实是自然的演进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你今天对这个行业有一些想法,明天又多一点,后天再多一点,你发现人脉又积累了一点,没有的技术也有了,合伙人又来了一个。所以我说其实没有所谓转折点,只要你一直在准备着,机会来了就能很自然地抓住。说真的我遇到的转折点其实就只有当年中大来大陆招人,这个是完全没想到的。

 

在中大读书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带给了他一起奋斗的合伙人。而他不甘于追随他人,不甘于平淡生活的开拓精神,和他的勤奋,他的做足准备,他的不惧困难,也让他卓有成就,成为新时代的探险家。

首页    校友专访    校友访谈 | 刘晓俊:对冲基金合伙人,新时代的探险家